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
首页 >  滚动 >  >  正文

从溜索女孩到白衣天使,让“大山孩子”回得来留得住

2023-05-30 04:28:11来源:北京日报


(相关资料图)

十六年前,因在怒江上“飞索求学”,“溜索女孩”余燕怡进入公众视野。十六年后,学医归来的她,成为怒江州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,而且已经可以独当一面。勤学苦读、努力翻越大山的孩子,坚定回来建设大山、服务大山,这位女孩的故事,再次感动众人。

“一定努力学习,将来回馈家乡。”余燕怡兑现了当初的诺言。这些年,与“溜索女孩”作出同样选择的“大山孩子”越来越多。彝族小伙立克拢拢回乡养牛,引领乡亲们蹚出小康路;苗家女孩施林娇大学毕业直播家乡风景风俗,助当地特产走出大山;“90后”袁小梅到老家发展养蜂产业,带动周边村寨找到支柱产业……他们见识了精彩的外部世界,又告别繁华回归乡土,他们深知家乡发展的差距,愿意用诚意和知识回馈故里。

家乡,是每个人的吾心安处。人们被“溜索女孩”们感动,是因为他们的选择,饱含某种震撼人心的力量,流淌着双向奔赴的温暖。“家乡医疗资源不充足”,所以余燕怡穿上了白大褂;“不忍心父母辈一直出去奔波”,所以袁小梅留下来当起了“养蜂人”。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,“自己淋过雨”,也“得到他人撑过伞”,享受了这片土地的滋养,感受到社会的善意,如今自己长大,便尽己所能建设家乡,给更多人带来美好、送去希望。以善意回馈善意,以爱心回馈爱心,激荡起的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正能量。

今天的大山,正在拥抱更多“归来的孩子”,具备更广视野、更高技能的他们回到乡村,精心耕耘着“希望的田野”。当然也要看到,在泥土里扎下根、向上长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如何让他们回得来、留得住、干得好,呼唤社会各界予以方方面面的支持。积极回应他们的具体诉求,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,搭好舞台让他们学以致用、学有所用,方不会辜负那些干事创业的雄心。而这样的积极作为,其实也是一种“善意释放”,必将支撑起更多“美丽蜕变”。

“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想见证它更多的变化”。看着过江溜索被坚固桥梁取代,一栋栋漂亮楼房拔地而起,一条条宽阔马路不断延展,余燕怡眼神坚定。期待更多人与家乡一路同行,在广阔天地间大展所长,描绘出最美的奋斗图景。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论员 田闻之

流程编辑:u028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[ 相关新闻 ]